原文改写:
1930年10月,蒋中正打败了冯玉祥和阎锡山后,迅速集结了十万大军。从江西吉安、福建建宁一线,向赣南和闽西的朱毛红军发起了大规模的“围剿”。在蒋中正眼中,冯阎之乱不过是小打小闹,而红军才是真正的威胁。蒋氏决心借此机会彻底消除红军这个心腹大患。
到了12月9日,蒋中正亲自来到江西南昌主持军事会议,他带来了两位得力干将——江西省主席鲁涤平和号称“铁军师”的张辉瓒,蒋军18师的师长。说到张辉瓒,他比蒋中正年长两岁,二人曾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,这层关系使得张辉瓒成为蒋中正的铁杆支持者,跟随蒋氏一起参与了北伐战争,堪称蒋中正的亲信。
然而,蒋中正当上北伐军总司令后,张辉瓒并未获得太高的职务。南昌军事会议中,张辉瓒只是鲁涤平的部下,显得有些“屈才”。看在朋友的面子上,蒋中正心生愧疚,便亲自提拔张辉瓒,封他为前敌总指挥,并承诺若成功歼敌,他将升任上将副军长。
展开剩余79%有了蒋中正的支持,张辉瓒信心大增,他当面向蒋中正信誓旦旦地表示,一定要大败红军,立下赫赫战功,洗刷多年来屡屡不得志的屈辱。面对蒋中正带领的强大十万大军和张辉瓒心急如焚的立功心态,朱毛红军的军民们也感到极大的压力。他们不禁疑问:这场战斗会打吗?该如何应对?
正当此时,主席果断做出了冷静的分析。他明确指出,在强敌来袭之时,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,避免兵力分散,而应集中力量,通过适当的后撤制造敌人“见风就是雨”的错觉,诱敌深入到我方的有利地形,然后趁机反击,击败敌人。面对蒋中正分兵八路的“围剿”,主席认为,虽然敌人兵力众多,但只要打击其中的一路,就能通过集中力量实现“以少胜多”的战略。
张辉瓒的18师和谭道源的50师正分别向雏田、潭头、南垅和龙岗一带推进。谭道源的50师占领了有利的高地,但并未继续前进。如果能消灭这两支部队之一,蒋中正的围剿阵势将被分割成东西两部分,进而更易击破。
主席的这一番分析极大地增强了全体指战员的信心,消除了大家的恐慌。接着,红军决定在小布以西的有利地形上埋伏,准备对谭道源实施伏击。正值寒冬,红军指战员们忍受着刺骨的寒风和潮湿的工事,身体被冻得发抖。足足等了两天,谭道源依旧不肯现身,并向鲁涤平和张辉瓒急电请求增援。
接到增援电的张辉瓒,自信满满地认为朱毛红军不过是纸老虎,他根本不把红军放在眼里,认为红军的后撤是在“逃跑”,于是追击不止。张辉瓒的18师一路向东固逼近,却始终没能抓到红军的主力。气急败坏的张辉瓒命令屠城,在东固镇内,任何十岁以上的男女都不放过,房屋一律焚烧,所有可抢夺的财物都一一劫走。
东固镇顿时陷入一片血海。年长者被吊在横梁上,姑娘和妇女在遭到强暴后被凌迟处死,甚至有孩童被当作“活靶子”练习刺杀。张辉瓒的暴行惨绝人寰,血腥场面令人触目惊心。
然而,张辉瓒并未就此停手。当他继续推进时,又遭到红军的突然袭击。这时,谭道源的求援电再次催促他前进,张辉瓒以为红军主力已经近在咫尺,便毫不怀疑地带领部队大摇大摆地向龙岗镇开进。
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,松了一口气,微微一笑说道:“张辉瓒还是蛮听话的嘛。”他的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俊不禁。
12月30日的凌晨,围攻张辉瓒的战斗终于打响。红军四面八方迅速向龙岗镇展开猛烈反击。尽管张辉瓒的“铁军师”装备精良,拥有德国的先进武器,但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,他们的反抗几乎是徒劳的。
经过数小时激烈的战斗,张辉瓒多次组织突围,但始终未能成功。最终,他的部队溃散,士兵四散逃窜。张辉瓒见状,心知大势已去,于是穿上下级军官的衣服企图逃脱,却不料被红军搜山队伍发现,立即被抓捕。
被捉拿后,张辉瓒急忙谎称自己是一个“书记官”,但他的派头和装扮引起了红军战士的怀疑,最终被捆绑押送回龙岗镇。经受过张辉瓒凌虐的俘虏兵见到他后,愤怒揭露了他的身份。原来,正是这位张辉瓒,曾在东固惨杀无辜,成为人们心头的恶魔。
得知张辉瓒被俘,主席心中一喜。他知道,蒋中正的“虎牙”已被拔除,剩下的敌人必定会胆怯撤退。主席亲自前往龙岗镇,见到被押来的张辉瓒,笑容满面地问道:“师长先生,您当初可是气吞万里如欲剃朱毛的头,今日却成了被剃头的那位,是不是觉得有些意思?”
张辉瓒见状,吓得浑身发抖,惶恐不已。他急忙跪下磕头求饶,说自己有罪,愿意捐出家产买枪药,甚至恳求饶命。但对他在东固所犯下的罪行,人民不可能轻易原谅。1931年1月28日,在东固举行的万人公审大会上,张辉瓒被愤怒的群众击毙,其尸体被丢入赣江,随江水漂流,直至南昌,仿佛要把他的罪行带给蒋中正,去“邀功请赏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